学院新闻

思想政治教育与科研创新实践同心同向

发布日期:2019-11-19  发布人:浏览量: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习近平

思想政治教育与科研创新实践同心同向

          ——记物电学院2019级专业硕士研究生赴晋城联合培养

金秋时节,数树深红出浅黄。2019年10月25日至27日,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22名2019级研究生新生奔赴晋城富士康,开展企业导师双选活动。本次活动是山西大学与晋城市联合培养光电信息研究生项目迈出的坚实一步,对于学校优势学科群助推地方主导产业向前迈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高度重视本次活动,党委书记樊伟、院长马杰、副院长王申在出发前主要就思想政治教育、企业导师双选、富士康实地参观,以及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和注意事项做了详细布置和安排。本次活动由党委副书记董杰,校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学院研究生创新中心负责人宿星亮副教授、院办崔佳丽老师带队同行。

111.jpg

“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期许,引起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鸣。如何让优势学科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服务地方产业升级,“顶天立地”做科研,是学科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由此,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与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联合建立的“山西省光电信息产业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应运而生,光电信息产业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肩负着校地企合作的重要使命。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人才赖之以强。22名研究生在工厂一线“零距离”学以致用,力争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复合型科研人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智能自动化车间是最好的授业课堂,也是最广的成才舞台。机器连轴运作散发的金属味,繁忙劳作的工业化流水线,智能机械手臂用毛笔写下的“不忘初心”四个大字……不同于实验室的冷静低调,工厂特有的味道和火热的劳动氛围,更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而工程师们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钻研的人生精神,对于青年学子,是最好的人生启迪。

222.jpg

在晋城的两个夜晚,同学们依然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如果说白天的工厂第一线让大家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那么晚上的党校参观更让同学们发自内心要奋斗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

此行22名学生中,有2名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和14名团员。为了加强同学们思想教育,学院党委充分利用两个夜晚的时间,给大家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集体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在晋城市委党校的“党性教育主题长廊”开展了主题教育和参观学习。

影片中,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壮观恢弘的航拍镜头下,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跃然眼前,引来同学们阵阵惊呼和赞叹。卓越的中国奇迹,无一不是奋斗出来的,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这代年轻人是主力军。一位同学感慨道:“如果把科技的发展比作一条长河的话,我们可能只是其中的一滴水,尽管没有力挽狂澜的力量,但我们要做好那一滴水,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作为青年理科学生,我要努力提升自己,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333.jpg

步入党校教育长廊,犹如观看一本厚重的历史画卷。每一幅淡雅泛黄的照片,每一段弥足珍贵的文字,每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像一张张鲜活真实的面孔,无不诉说着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又绚丽多彩的光辉历史。重温党史,不忘初心,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激励着青年学子用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对新时代,用实干精神肩负属于自己的历史使命。

改革刚刚起步,创新未有穷期。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这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在山西,从政府到企业,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的决心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而强烈;在山西大学,全力冲击“双一流”大学建设,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物理学科作为学校的龙头学科,在服务地方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敢于创新、先行先试,努力探索校地企合作的新模式。山西大学晋城光电信息产业创新基地系列活动陆续开展,2018级工程硕士生赴晋城创新实践活动已经启航,期待同学们在产学研第一线深耕耘,大受益。物电学院此番探索出的“思政教育+科研创新”的育人模式,为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奠定坚实基础,更为培育时代新人丰富了实践路径,有助于指引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快速导航
Copyright © 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