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宪庚院士简介
核武器工程专家 。1953年生,山西忻州市人,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1991年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理学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禁核试后我国核武器研究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和技术负责人之一,参与组织、领导并主持完成我国多项大型实验和国防重大任务,负责理论方案制定、可靠性论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决策,对推动在禁核试条件下发展我国核科学技术做出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基础研究方面的主要贡献有:1 在国际上最先用SU(2)李代数技术研究两带耦合的场致局域化问题求得了普遍的解析解; 2.在国际上首先用初等数论方法处理光子频率与Bloch频率的公度与非公度问题,获得了DC-AC场中的局域化条件,给出了能带电子在DC-AC场中动力学完整而清晰的物理图象;3. 发展了求解准能量的Floquet理论,由此预言了分数 Wannier-Stark阶梯的存在和能带电子具有自相似结构的康托集能谱并被实验证实,丰富了关于时间域与能量域的相关认识; 4. 预言能带Suppression效应并被实验证实;5. 预言双带之间的Rabi振荡并被实验证实;6. 将上述理论发展到超冷原子系统,发现了超冷原子的Wannier-Stark局域化和分数Stark阶梯并已为实验证实;7. 将上述理论推广到介观系统,发现了由于考虑自旋所引起的泡利阻塞效应和量子控制优化设计的普遍方案,可望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讯中得到应用。上述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和好评,得到了广泛引用,很多工作被国际权威刊物Phys.Today和Phys.Reports专门介绍和多次评述,有几项被写入国内外出版的研究生教材。核武器物理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1. 全面负责我国第一次和第二次某大型综合实验和数次核材料物性研究精密物理实验的物理设计,负责确立理论方案的技术路线,组织重大技术攻关,为这几次实验的圆满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2.全面负责工程物理研究院核武器重大项目的理论研究和核试验数据再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3.建立实用物态方程偏软、偏硬的微扰理论,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基础。
朱日祥院士简介
朱日祥,男,1955年,地球物理学家.197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法国奥尔良大学荣誉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兼任第三世界科学院地球科学奖励委员会主席;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
曾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地球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1994年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首届“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
长期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在极性转换期间地磁场形态学、地磁场古强度变化与地球深部过程的相关性以及沉积盆地古地磁定年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性的成果.在国内开辟了地质时期地磁场古强度研究新领域,论证了地磁极性倒转频率与地磁场强度呈负相关性,将古地磁学的研究范畴拓展到认识地球内部过程.根据华北克拉通地壳记录的东-西块体碰撞拼合、古洋壳消减以及古陆壳残留的证据,论证了地球在古元古代已经进入板块构造体系;提出在早白垩世全球地幔整体升温背景下,太平洋板块俯冲脱水等物理化学过程,使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幔对流失稳,导致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的新观点。
朱诗尧院士简介
量子光学科学家。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1978级校友。1962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78年至1981年就读于山西大学物理系,获硕士学位;1983年至1986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任副教授;1988年至1992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任助理研究员;1992年至1993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任助理研究员;1993年至2011年任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教授;2010年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引进的山西省首批“百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2016年-至今,任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朱诗尧还是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曾任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因其在“量子光学特别是自发辐射抑制和无反转激光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以及推动中美双方关于量子光学和基础物理方面的合作所做出的努力”,分别被遴选为英国物理学会、美国光学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03年被聘为英国物理学会主办的Jounal of Physics B杂志的编委。 曾获花拉子模国际奖(Khwarizmi International Award)、国家自然科学奖等。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诗尧教授是最早从事量子光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多年来一直从事量子光学、激光物理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首次证明了可以用量子干涉效应去抑制(或增强)多能级体系中的自发辐射,改变以往认为自发辐射总是一个不相干过程的观念,丰富了自发辐射理论并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同时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用量子干涉效应导致双下能级连续运转下的受激吸收相消理论。他将经典光学中相干现象引申到量子光学的能级跃迁问题中,提出并验证了通过量子干涉控制和调制自发辐射及受激吸收的原理,发展了由爱因斯坦和狄拉克创建起来的自发辐射及受激吸收理论,成为量子光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创新性成果。朱诗尧教授在国际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论文总引用超过5000次。单篇引用超过200篇次的论文有4篇、超过100篇次的论文有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