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在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矢志攀登奉献,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团委着力打造有物电特色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活动,依托山西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特色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遣三支实践队伍——“桃李天下物电人“实践队、”红星燎原物电人“实践队和“紫芯班”实践队分别前往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运城市盐湖区和长治市开展活动。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山西考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山西省“十四五”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规划》,开展“第二课堂”,多措并举促进教育教学,开启联合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实践育人成效,传承和发扬我院“爱国,攀登,奉献”的物理学科精神,我院“紫芯班”实践队在李慧君老师的带领下于7月6日前往山西省长治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主要是组织同学们深入中科潞安到生产设计一线实地开展“沉浸式体验”,在工作中将所学与实际相结合,努力提升成员实践本领,专业素质,助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后到刘伯承兵工厂,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坚定革命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以奋进昂扬的姿态迎接新的未来。
“紫芯班”社会实践介绍
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重点企业和实习实训学生间搭建桥梁,推动校企人才交流常态化、多元化,山西大学与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共建山西大学-中科潞安紫芯班合作协议》,共建“山西大学-中科潞安紫芯班”。
“紫芯班”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导向,围绕企业与地方发展人才需求,聚焦信创产业及半导体产业,探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模式,着力于培养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开设专题课程以及体系化的就业规划指导,建设高质量实习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工程师岗位需求间的契合度,为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搭建重要桥梁。
深入企业一线
开展第二课堂
实践队员首先前往长治高新区中科潞安紫外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聚焦氮化物半导体深紫外光电产业前沿科技,拥有从装备、材料、芯片到封装完整的知识产权和自主可控的深紫外LED技术,担负着推动我国深紫外LED技术快速实现产业化的神圣使命。在光电运用上与我院开设的本科专业方向一致,专业对口。
在实践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入学习生产安全知识,生产技术和流程,了解深紫外LED在杀菌消毒、生化检测、医疗健康、隐秘通讯等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在老师和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对包括外延、芯片、研发、测试、封装、应用、装备等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各部门协作构成产业链共同完成产品生产的协作机制有了初步的认识。深入到一线去观摩和体验产品生产全过程,学习基本原理与制造工艺,学习设备操作流程及相关参数,实地参与工作,与企业职工进行协同合作,交流经验,碰撞思想。
本次参观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眼界,让他们近距离的接触到了深紫外光电行业的相关情况,学习到了专业知识,还近距离感受一线科技工作者“不断攻克科技难关,发力研发成果转化”的激情,“不畏挫折,迎难而上”的工匠精神,感受“中国智造”的魅力,同时也让队员们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后,小组成员先后来到山西智创城NO.5、龙芯(信创)产业园、数智未来城、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奥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地进行交流学习,通过车间实际操作、实地考察参观等方式,大家详细了解园区产业规模、企业发展状况、人才需求等,进一步加深了小队成员对科技产业的发展认知和自身未来规划的认识。
重温峥嵘岁月
传承红色精神
为引导青年学生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实践队员们来到刘伯承兵工厂旧址,在这个承载着国家历史记忆和人民奋斗足迹的地方,了解到那段充满艰辛和英勇的革命岁月,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华民族解放顽强奋斗的丰功伟绩,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
刘伯承兵工厂,位于长治市郊区南石槽村。这里有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亲笔写下了“刘伯承工厂”五个大字的厂牌,是全国唯一以领导人姓名命名的兵工厂,同时也是人民兵工的优秀典范和杰出代表。“一切为了前线”的刘伯承工厂精神,是人民兵工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人民兵工的宝贵精神财富。自1938年9月起,它一路走来,从黄崖洞保卫战的胜利到“一切为了前线”,刘伯承工厂活动为我军将士制造抗击日寇的武器弹药。在常人无法想象的恶劣环境中,竟然创造出了无数足以载入世界军工史的奇迹。
在一台台废旧的机器前,成员们聆听工厂中曾经的轰鸣,在一张张图片前回忆工厂中曾经燃烧的革命斗志,在一张张标语中感受新中国一步步走来的风雨兼程。作为见证和记载我国军工历史发展的“刘伯承兵工厂”不仅是一部老一辈军工人历经刻骨铭心的磨难史,也是一部民族解放战争感天动地的奋斗史,更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思想的教科书。
兵工先辈秉承“后方多流汗,前方少流血”“工房就是战场,机器就是刀枪”的革命热情,不计时间、不讲报酬、主动加班加点,忘我劳动,改进工具、设备,使得生产效率成倍增长,涌现出了大批的生产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体现了为了战争前线奉献一切的牺牲精神。广大兵工人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凝练形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凝聚成为人民兵工独特而深厚的精神内涵,代表着对党和国家、民族的绝对忠诚与责任担当,成为新中国兵器工业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红色基因。今天,新时代的大学生也应时刻牢记肩负的使命与责任,追求卓越,服务人民,为实现强军梦贡献一份力量。
此次实践活动,同学们一方面在感慨祖国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些领域与其他国家尖端水平的差距。带着对高端技术的渴望,团员青年们将以此为任,为攻克难关做贡献。另一方面,同学们也领悟到要深入挖掘革命前辈的精神财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领会国强家兴来之不易,时刻以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以革命先辈勤劳奋进、忆苦思甜为楷模,培育爱国之情,激发报国之志。
活动受到长治高新区的大力支持。